《Part 2 報人•耕耘•艱辛》
~從「黑手黨」說起

緒談


《循環日報》
1961年1月23日
  早期報業,許多是小規模經營,集幾人之力,身兼數職,已能夠辦出成績來。其實一份報章在編採以外,還須配合印務、廣告、市場推廣等環節,才算得上完備。

  隨著科技的發展,有關排字、印刷和出版的工序,已陸續出現新的方法,這些技術的改良,不但令報章版面質素不斷提升,而且更形活潑。翻看從前只有黑白兩色的報紙,再與如今七彩繽紛的版面作比較,報業在這半個世紀以來的變化已經不言而喻。


執字粒的年代

   「在50、60年代,報紙製作技術尚未發達,每個工序都非常繁複。首先字房工人要執字粒,即行內人所謂『執友』(執字工友之簡稱),之後,執字工人就會將不同的稿件逐份排好,交由『埋版』師傅整理;至於最後的版面,就要由『總領班』與編輯研究後,再作處理。

   「那些總領班就像大師傅一樣,每天都要設計不同的新聞版面,同時又要兼顧美術方面的工作,整個過程就是與時間競賽,相對而言,由於副刊文稿可以預先排版,而且往往有既定的模式,在處理上較為容易。」報人許培櫻細說當年執字、排版工序。

<<上一頁